遇見邊正

慵懶地,將自己安放在一張深木色的高椅上,

那是2012年的秋日,視線被拋入了一杯茶湯的旋舞姿態之中,光與溫度,剛好。

當視覺拾起觸覺的同時,不免散落一些義項:洗滌、樸素、捨得、自慢,

它們排列了我飲茶的收穫,與我聽茶的所得。

邊正,一個初聞便令人印象深刻的名字,聽他說茶,如翻讀散文一篇,在平實中鋪開真意,舒緩自在。

25年前,他在台灣創辦了養心堂,從茶葉零售逐步轉向茶具開發;11年前,他開始嘗試多媒材茶器的設計,訴求以不同器形、不同材質,搭配不同的茶味、茶人,

如此一來,飲茶文化也隨之邁入了高級定制服務的新方向。

帶著多年來的沉澱與積累,“自慢堂”作為承先啟後的茶器品牌,在北京的長路上第一次鬆土。

 

玻璃茶器,是“自慢堂”在茶器媒材揀擇上的第一個挑戰,為求能顛覆世人以為玻璃“易碎、不耐髒”的刻板印象,邊正在研發初期,為尋覓具備高技術含量的玻璃造場不斷奔走,從原材購買、加工、形制乃至品管,皆十分苛求,終於如願打造出具高密度、高硬度且耐瞬間高溫差的玻璃茶器,質地輕薄細膩易清洗。

也許很多人會問,傳統玻璃材質的缺點既然顯而易見,為何還要傾注心力反覆嘗試並開發審美與實用兩全的玻璃茶器?在這樣的質疑面前,邊正的堅持似乎僅僅是一廂情願。實則不然,

他的成功使得這種懷疑不解自除。

是的,正因為選擇了高硼矽玻璃媒材,才能體現出自慢堂在產品研發方面的突破與高度,

也正因為玻璃茶器的有濁可見,才能向茶客傳達出“愛器如愛人、養器如養人”的茶道哲思。

邊正一手打造的“自慢堂”,是一個有濃郁人文風味的企業,也是一個具有開創性與顛覆性的茶業品牌。

嫩綠在案,寫意茶具

「自慢堂」的展櫃上,陶杯色深而古樸,瓷杯色白而恬靜,玻璃原色而自在,紅釉杯中小兒嬉,

書畫入杯,文人入室,別有一番風味。

產品的陳設配以漆畫著色的木制茶座與袖珍植栽,嫩綠在案,一幅寫意茶器群像。

視覺與觸覺的審美體驗,是自慢堂茶器讓人流連忘返之處,

然而茶客那第一眼的喜歡,卻並非是邊正的唯一追求,他致力於設計使人為之忠誠而值得永久收藏的好茶器,

而訣竅便在於他始終堅持的功能美學。

自家真情,勿效東施

也許正是邊正那份執著的開發精神,使得了初來乍到的「自慢堂」如此穩重與成熟,並自成一格。

由於秉持手工精制,因此在自慢堂,茶人將不再只是被動地挑選茶具套組,而是能夠搭配乃至定制屬於自己的茶器。

從產品設計到行銷理念,邊正充滿十足的勇氣與魄力,

他相信服務性產品在茶器行銷市場的未來走向中是具有前瞻性的,而市場對茶器的質量需求會日益提高。

自慢堂的企業經營目標便是能立足前沿,刺激同業的良性競爭,共同創造高品質的茶器產業線。

「近年來讀佛教思想的書,學會了自省、內觀,

哪怕只是理解了一個很小的部分,人生也會有所不同」,邊正說道。

於是,他將自己對於生命的體會和對生活的感悟,注入了自創品牌的精神裡。

在不斷的內省中尋求改良與解決之道,締造超越自我的無限可能,

他不安於複製他人的成功法則,而更願意突破固有的思維模式,竭力發揮創意,

並最終將一己對飲茶的那份熱愛,與人共享。

這份純粹與灑脫,一如自慢堂一隅的白牆上,那幅吳冠中所題的字——「自家真情,勿效東施」。